最新动态

最新动态

当前位置: 首页 >> 最新动态 >> 正文
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助力新工科、新文科,构造“多维”大学计算机基础课堂
发布日期:2020-05-28    作者:任贺群     来源:     点击:


在不知觉中,时间已经进入到了2020年的6月,广大师生们共同经历了一次不一样的春季学期。“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的全体教师如同全国167万普通高校教师一样,用行动成为了抗疫路上的“逆行者”。

一、精心筹划,上好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

疫情当下,《计算机实用基础》课程作为我校非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同时又是我校首批“课程思政”项目建设课程。本学期对来自机电学院、建筑学院、外语学院和服装学院的950余学生进行线上教学。面对因部分学生没有电脑无法完成原有上机实践教学环节课程内容的情况,数据学院计算机实用基础课程组全体教师先后进行了三次在线会议教研活动,开展集体说课,共同商讨和制定合理可行的线上教学方案,从而确保授课进程和教学质量。在正式上课前完成了26部理论课程视频和16部实验课程视频的录制工作,制定了详实的授课计划,从而保证课程的有序进行。

图1课程组在线教学研讨

图2理论课程教学视频

图3实验课程教学视频

二、助力新工科、新文科,校企携手共战“疫”

面对教育部最新提出的新工科、新文科建设下的教育改革热潮,以信息技术为核心,将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目标融入信息技术领域的相关课程,除了提高学生所应具备的计算思维和信息素养等能力,使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能够运用信息化、网络化、智能化的现代技术与传统的行业技术相融合。为此课程组教师团队积极探寻教学改革,借助校企合作平台,将中国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的《信息技术基础》、《物联网简介》、《网络安全简介》等据有导论性质的在线课程资源融入到《计算机实用基础》课程体系中,使全校新生借助此在线学习平台,拓展对信息技术的理解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指导学生树立计算思维,强化学生的信息安全素养,增加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从而实现计算机赋能教育。

图4企业在线课程资源

通过与中国思科网络技术学院理事单位的长期合作,以及疫情期间校企之间积极相互联动,我校荣获“思科网院在线学习营优秀网院”称号,同时获批了教育部2019年第二批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图5优秀网院荣誉证书

图6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

三、以课程思政为引领,构建多维课堂教学模式

1、课程思政、润物无声

作为学校首批课程思政建设项目课程之一,思想政治教育是计算机实用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线教师在讲授计算机基础教材中知识的同时,不失时机地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在课程中融入我国高精尖技术的发展介绍,如我国超算的发展、国产芯片、操作系统的研发及其此类核心技术研发对我国国家安全、科技进步的重要作用。

图7国产超算计算机

图8国产龙芯3号

课程中深入挖掘激发大学生的爱国情感,将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基础教育全过程。把“以德树人”作为根本任务,与课程紧密结合,从政治认同和国家意识、品德修养和人格养成、学术志向和专业理论三个层面进行价值引领,激发学生关心国内外大事,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从“专业成才”到“精神成人”的转变。

图9同学们在课堂互动中发表爱国主义感想

2、重置“教”与“学”的逻辑,构造“多维”实践教学课堂

一场疫情改变了很多我们所熟悉的事物形态,原本缓慢前行的在线教学也不由自主的加快了前进的步伐。随着5G、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发展,以及新型基础设施逐步成熟,曾经在线教学所面临的很多瓶颈问题都将迎刃而解。以往认为很多不可能在线完成的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教师们的集思广益,深度的挖掘,借助互联网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模拟环境,亦可突破屏障,确保实践教学内容的丰富多彩。当更多的教学资源以更加快捷的方式提供,以更加友好的界面呈现,将为学生自主学习创造更多的可能,同时也重置了大学传统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逻辑关系。

图10丰富的实验素材

在计算机实用基础的实践教学过程中,打破教师与学生空间维度的限制,采用基于SPOC的线上同步混合式教学方法,增加课程的现场感,构造“多维”实践教学课堂。应对课程因属于通识教育类课程班额较大的情况,数据学院打造由专业任课教师与实训指导教师联合督学的实践教学团队,确保课上与课下师生间的实时互动,及时解决学生所提出的各类学习问题。多平台教学资源的提供也能够使学生线上与线下都可以方便的获取所需求的学习内容。

图11教师直播授课

3、数据驱动,更好掌控学情

在线教学平台提供了丰富的学情数据统计功能,这些数字化教学辅助工具的引入,为我们追踪到了大量的学生学习行为数据,成为形成教学反馈闭环、精准施策的重要支撑。

图12课程调查问卷

结束语

在线教学将是长期探索的教学方式,随着未来在线教学的广泛应用,必将会革新大学“教”与“学”的过程。学科间的交叉融合特征将更加明显,跨学科、跨领域、跨区域、跨组织的教学与科研合作进一步深化。教学无止境,我们一直在路上!

上一条:我校首届“汇'据'匠心”学风杯计算机大赛暨第六届校级“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种子遴选...

下一条:数据科学与人工智能学院组织召开国家助学贷款续贷学生诚信教育大会

关闭

Baidu
sogou